欢迎进入 门户网站!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
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>文史天地

有关"日本小姑娘"在井陉的几点异议

时间:2022-09-16浏览量:

自姚远方同志《日本小姑娘,你在哪里?》发表后,聂荣臻将军拯孤送孤的事迹已成为美谈,广泛流传。随之,一些杂志还进行了续报,个别当事者也发表了谈话。但据我们所掌握的史料,感到其中有些事情需要澄清,以免贻误后人。


一、炮火中救出的两个孩子,那个小的究竟是女孩还是男孩?


平山县当年曾照护过美穗子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同志回忆说,那个小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。平山县委党史办公室汇编的《党史参考资料》(第二集)中,在赵伯涛同志的回忆录《百团大战片断》一文里,也提到那个小的是男孩。


根据我们的采访和所查出的史料,认为那个小的孩子确实是女孩,而不是男孩。理由之一,当年小孩的奶母许秀妮老人还健在,我们先后两次访问了她。她说∶'"那确确实实是个小闺女,有五六个月,左腿受了伤。当时我正带着三儿子住娘家,下午我接到孩子,是我奶着在我娘家住了一夜。是个闺女,一点都不错。"之二,一九四〇年十月二十二日《抗敌报》载∶"……矿内铁路之站长加藤及其家属全部为我军俘虏,且得女孩婴二人。聂司令员在第二天即托矿区附近的农民,将彼等送回,并亲笔手书一函,着敌军对该两个女孩亦同样予以爱护。聂司令员于两军对抗之际,不忘爱护敌国儿童,足见共产党、八路军国际主义精神之伟大。……


之三,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《聂荣臻回忆录》也说,"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,我们的部队———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,大的五、六岁,小的还在襁褓之中。"(第509页)


二、两个孩子是从井陉转送到平山呢,还是由平山转到井陉呢?


一九八O年第八期《解放军画报》载《寻访"送孤"的往事——<日本小姑娘,你在哪里?>续报》(梁有为、刘铁生、峭岩报道)一文中写道∶封奇书和两个护送的民兵互换担子,"他们历尽艰辛,经过米汤崖,越过黑水坪,穿过枣林口,终于在第二天下午来到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——洪河浦(槽))。"

我们感到《寻访"送孤"的往事》一文所写的情节不但与《聂荣臻回忆录》中讲的有矛盾,而《寻》文写得也与历史事态的发展不符。


先摘录两段回忆录∶(1)《聂荣臻回忆录》中说∶"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,我们的部队——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……·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,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,我答复他们∶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。…半天工夫,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。"(509——510页)(2)赵伯涛《百团大战片断》(平山《党史参考资料》第二集)写道∶"一九四○年八月二十三日,天气晴朗,我和几位同志坐在村边树荫下,等候着前方担架队的到来。可是,今天接到的不是担架队,是两个民兵和一个八路军战士护送着两个日本小孩来到兵站……"(3)再翻阅前面已引用的一九四○年十月二十二日《抗敌报》的原文。


根据上列记述,我们认为事情的发展经过应是这样∶八月二十日夜十点发起百团大战,二十一日攻克东王舍矿时救出了小姐妹俩,当天下午送往聂司令的前线指挥所———洪河槽(距矿三十余里),晚上许秀妮就奶着那个小的睡在她娘家,第二天(八月二十二日)聂荣臻将军给日军司令长官写了一封信,即派洪河槽农民李化堂挑上姐妹俩往当时的日军驻地——井陉车站(现改为井南车站)送去,当到石瓮村时,正逢前边打仗,只好将姐妹俩交给当地的部队,由他们转送。石瓮村距井陉车站约三十里,之间是敌占区。因连日大雨,绵河水暴涨,且日军控制着正太路,时又逢战事,当然不好马,上再转送。于是,在二十三日将姐妹俩转送到了后方根据地——平山县的中古月(此距石瓮村约四十余里)。此时间正符合赵伯涛《百团大战片断》回忆录中所提到的。


《聂荣臻回忆录》中也十分清楚地写道∶"《人民日报》在一九八○年发表的那几幅照片,就是当时的情景。后来,我安排往石家庄送他们,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,准备了一幅挑子。那时候,挑子要算太行山区最好的交通工具了,翻山越岭,不怕颠簸。我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,担心孩子在路上哭,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。我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。"由此可知,八月二十一日,妲味俩被送到洪河槽后,第二天便接着往石家庄方向转送,而这位挑担的"可靠的老乡"即是李化堂,聂司令写信的时间和打发李化堂上路的时间都是八月二十二日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可是《寻》文却说姐妹俩由封奇书等从平山送来,"在第二天下午来到聂荣臻司令的前线指挥部——洪河糟"那末,这个"第二天"究竟是何日呢?这不相互矛盾了吗?上述各材料都充分证明,姐妹俩是从战场上(井陉矿)送往洪河槽的,决不是从平山送往洪河槽的。而第一个挑担送姐妹俩的应是聂荣臻前线指挥所驻地(洪河槽)的农民李化堂,而决不是在平山喂养了多天美穗子的封奇书。


根据事态的发展,是否有这样的可能,小姐妹俩在井陉矿被救出送到了洪河槽,由洪河槽转到了平山;几天后,又由平山送往井陉车站。这中间自然是要"历尽艰辛,经过米汤崖,越过黑水坪,穿过枣林口",但决不会再到洪河槽,而是直接再经石瓮,常坪送到当时的井陉火车站(即今井南车站),或穿过井陉矿,而送往微水火车站(现在的井陉火车站)。


三、当年交接美穗子姐妹俩的地方,是今井南车站,还是井陉(微水)车站?


《寻访"送孤"的往事》一文中还说∶"又是夏日的另一个早晨,李化堂和两个护送的八路军战士一起,带着聂荣臻司令员写给日军官长的信,挑着担子匆匆上路了,向日军驻扎的微水镇方向走去。"


这里且不再谈小姐妹俩由封奇书从平山送往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——洪河槽后,再由李化堂挑担相送之误,我们认为"向日军驻扎的微水镇方向走去"的路线也不对,应该向日军驻扎的井陉城走去,其方向才对。


首先应搞清楚的一点是∶一九六八年,井陉车站(原县府驻地)改为井南车站,同时微水车站改成井陉车站(因县府已于一九五八年迁到微水)。


根据井陉的地理,洪河槽距原井陉(今井南)车站三十余里,经石瓮、常坪、台头、蔡庄,再涉绵河跨铁路即可到达。若到原微水(现井陉)车站则八十里,中间仍须经过敌军重兵把守的井陉矿。这在当时来说,不可能舍近求远,也不会冒险重蹈井陉矿的。当时,井陉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是井陉城,日军驻井陉的总部即设在这里,驻井陉的宪兵队队部也即设在车站旁的南关村。后来,因县府的搬迁,车站也易名更换。《寻》文的作者是不是没弄清这一点,张冠李戴了?

扫一扫,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来源:《石家庄文史资料》 作者:刘育书
分享:
Baidu
map